元胡

元胡又名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木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功效。元胡的镇痛作用主要是所含生物碱成份,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均有镇痛作用,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较为明显。

分类: 标签: ,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

一、概述

元胡又名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木植物,以干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功效。《雷公炮炙论》载有“心痛欲死,速觅元胡”。《本草纲目》记载:“玄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元胡的镇痛作用主要是所含生物碱成份,其中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均有镇痛作用,尤以左旋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较为明显。延胡索的镇痛效果若以吗啡的镇痛作用为100 延胡索全碱则为40%。延胡索粉剂、酸制浸膏次之。由于它不溶于水,故在中医临床用药上采用醋制,易煎出有效成份,增强止痛作用。常用于治疗胃、腹、胸、腰膝痛或疝痛、妇女痛经、跌打损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天然止痛药物。

二、元胡的植物学特征

元胡为多年生草木,茎高10—20厘米,块茎球形,内部黄色,地上茎纤细稍肉质,生叶3—4片,叶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总状花序,苞片卵形,萼片极小,早期脱落;花瓣紫红色,4片,排为二轮,外轮二片稍大,最大一片基部延伸成长矩;内轮二片狭小,愈合。雄蕊六枚,两体。子房上位,由二心皮组合一室。果为蒴果,扁柱形,花期三至三月,果期四至五月。

三、元胡的生物学特征

元胡原生长于山地、稀疏林地或树林边缘草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畏强光照射。怕干旱,能耐寒。生长季节短,对肥料要求较高。大风对其生长不利,元胡根系较浅,多集中分布在表土层1—3寸处。块茎一般具有1—2个芽,多者3—4个,少者一个。地温18—21℃为萌芽最适温度。汉中地区一般在立春后开始出苗(二月初) ,雨水节前后出苗结束(二月底)。全国大部分地区出苗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元胡出苗前,地下茎已经开始伸长,沿水平方向略向上生长。1 1月下旬形成第一个茎节,至二月上旬地下茎已抽生完毕,每个种块茎可长出地下茎2—4支,每支有茎节2—5个。

元胡从播种到出苗前地下茎生长阶段需要100—120天,其后为块茎形成期。元胡块茎的形成有两个部位,一、由地下茎的节部膨大形成,习惯叫做“子元胡”,通常在种植精细,施肥充足的情况下,下种一个元胡块茎,可从其他下茎节部膨大形成10个以上的子元胡。但若施肥不足,种植粗放,下种一个元胡块茎,只能长出5—8个子元胡。二、由种茎的组织发育而成,习惯称为“ 母元胡” 母元胡在二月上旬开始至二月下旬形成。而“ 子元胡” 从茎节生长节部膨大即开始形成,大约需要经过50天时间,即从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下旬为茎节膨大时期。尤以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为新块茎增长盛期,这个时期元胡生长情况,直接影响到收获产量。元胡为典型的阳生植物。生长较快,寿命较短( 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仅210天左右,真正生长期只有100天左右。因而施足底肥,抓紧追肥,在生长期保证水、肥的充分供应,对于增产起决定性作用。在原产地浙江东阳县,药农认为早春元胡生长盛期最好的天气是“三晴三雨”(即每周能有一次降雨)对元胡生长最为适宜。因而如遇早春干旱(尤其是三至四月),必须及时给予灌溉(保持每周一次),这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根据以上所述,结合全国元胡生产经验资料的研究,可以将元胡的生活习性简单归纳为三句话: 即“ 三喜”( 喜阳光、喜温暖、喜湿润)、“ 三怕”( 怕积水、怕干旱、怕连作)、“ 五不种”( ① 粘性大的黄泥土、碱性土不能种;②低洼浸水田不种;③重茬田不种;④没有灌溉和排水条件不宜种;⑤种茎未经消毒不能下种)。认真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严把“五关”,对提高元胡单产效果十分重要。

四、元胡的种植方法

(一)选整土地作厢

1、选地种植元胡要选择土层深厚,灌水、排水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地(田)块。以砂质壤土为宜,如夹砂泥、半砂半泥田、冲积土最好。死黄泥、白墙土、砂砾土均不宜种植。土壤理化性质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为5.6—7.5左右。元胡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1—3寸左右处。土壤越疏松,根系越发达,有利于茎节膨大和营养的吸收;子元胡个大,数目多,产量高。土壤板结不利于茎枝的生长舒展,茎节细小,产量低,土壤如偏碱性,易形成僵苗,生长缓慢,而且根须( 茎枝)萎缩。土质过砂保水保肥力差,易形成生长早衰;又因砂土吸热过强,昼夜温差变化大,地温超过了作物所需要的环境,使生长受到抑制。

2、整地:种植元胡选定田块后,首先要精细耕作。三耕三耙,把表土整理成又松又细的壤土,这是夺取元胡增产的基础。如果元胡田里大土块多,既影响出苗,又阻碍根系生长,会严重降低来年的产量。元胡田块整地时要结合施足底肥,因元胡根浅喜肥,生长季节又短,故施足底肥是增产的关键。根据大面积丰产经验的结果分析,每亩施腐熟的猪牛圈肥3000斤、油饼肥100斤、磷肥100斤,可夺取较好的产量。如果滥施油饼肥或以未经腐熟的肥料直接接触种茎,会引起烧苗,其种茎虽然不变色,也不腐烂,芽萌发1—2厘米的即停止生长。如果施用氮肥过多,会引起茎叶徒长,遇有暴雨成片倒伏,且给霜霉菌孢子寄生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染病后大片死亡,形成减产。因此在施油饼肥时,提前发酵,有利于元胡根系的充分吸收。

3、作厢:地块整好以后随即作厢,通常以横向作厢为宜,有利于排灌,同时厢面较短易于整平,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一亩地合理作厢其利用面积约八分左右。一般厢宽4尽,沟宽7寸—1尺,沟深5—7寸。

(二)栽种时间与方法

1、下种时间:用块茎繁殖,生长期短,只占用相当于一季小麦的时间。收益大,产量高,见效快。种植时间在秋分至寒露之间为高产期(即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产区有“ 早下种,胜施一次肥”的经验。推迟到霜降过后下种,地下茎在出苗前生长时间不足100—120天,就会显著减产。

2、选种要选择中等大小种块均匀,扁圆形色黄无伤痕、无虫口的当年新生元子胡作种。若选种过大,下种量会增加,如用老母子元胡作种,繁殖能力弱,会影响产量。按要求所选的种子,地茎上茎芽芽头多,出苗健壮,抗病力强。

3、合理密植在厢面种植,株行距以2×3寸或2.5寸见方种植比较合理。经田间试验证明,发病率的高低与下种密度的大小成正比。即密度越大,染病越快,发病率越高,且病情越严重。对下种密度分别为2寸、2.5寸、3寸不同密度染病情况的对比试验结果是:4月25日检查:2寸密度染病率达55%以上;2.5寸密度染病率20%;3寸密度染病率为10%。4月25日检查:密度2寸的回苗100%;2.5寸的回苗70%;3寸的回苗40%。回苗早,产量受到影响,推迟回苗可以提高产量。密度过大染病多的原因:主要是地上茎叶过密影响了元胡畦面的小气候,通风条件差,光照不足,相对地增加了元胡畦面的湿度,为霜霉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寄生繁殖环境,因而发病早、传染快。但也不能种植过稀,过稀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4、盖土下种后要保持合理的盖土深度。以2寸至2.5寸为宜,个别冬季寒冷的地方,盖上深度可增加至3寸。因为元胡根系浅,如盖土薄,地下茎分枝少,茎节短,地茎重叠在一起,产量低。盖土过深会影响出苗,不能保证全苗。

5、盖土下种后要保持合理的盖土深度。以2寸至2.5寸为宜,个别冬季寒冷的地方,盖土深度可增加至3寸。因为元胡根系浅,如盖土薄,地下茎分枝少,茎节短,地茎重叠在一起,产量低,盖土过深会影响出苗,不能保证全苗。

6、下种方法:每亩播种量先在整好的地块上拉绳踩厢,在厢面上按2.5寸见方摆种,在摆好的种上薄薄撒施一层陈墙土或腐熟细碎的农家肥,每亩用量2000—3000斤,油饼肥100斤,磷肥100斤,然后将踩过的厢沟里的土用锄提到厢面上,即为盖土,厢面造成弓背形。每亩播种量一般为120—140斤左右,随种子大小不同而异。

总之,元胡栽培技术,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浅一点,稀一点,暖一点,湿一点”,所谓浅一点,即下种(盖土)深度以2寸为宜;稀一点,即播种密度为25寸见方或以2×3寸的行株距为宜;暖一点,即冬季要保温过冬;湿一点,即厢面要保持湿润,不能过于干燥。如能作到这四点,夺取高产就有希望。

五、田间管理

1、除草:元胡系作厢密植,根系很浅,又沿表土横向生长,故不宜用锄除草,以免把茎芽挖断或将苗带出。一般提倡用手拔草,但比较费工,一亩元胡地拔草一次往往要15—20个劳动日。为了节省劳力,元胡产区推广用铁耙或竹耙在冬季反复耙土的办法除去杂草。具体做法:用铁丝扭成一个铁齿耙,耙齿长1寸,安装竹把或木把,在元胡下种一周后,每隔5—7天用铁耙在元胡厢面耙一次,拾净草根,约在12月上旬即可结束。这样来年出苗后杂草显著减少,再用三、五劳力拔草,就可将杂草除净。应注意的是耙齿不能超过1寸长,不能耙的过深,防止伤害种茎及茎芽。

2、追肥: 浙江产区和汉中地区生产实践证明,在元胡施肥上“ 施足底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增施磷肥”是增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每亩增施磷肥100斤,与只施油饼肥300斤对比,施磷肥增产11.3%。施肥时间:(1)底肥在下种前施入栽培元胡的表土层中;(2)腊施: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元胡出苗前施用,以猪牛圈肥、人粪尿为宜,其中猪牛圈肥每亩3000—4000斤,人粪尿2000斤;(3)苗肥:第一次在二月上旬苗高1寸以上时,每亩施稀尿2000—3000斤,或尿素5—8斤,兑水浇;第二次在三月上旬至中旬,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8—10斤,或氮、磷复合肥10—15斤;第三次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遇连绵阴雨,撒施草木灰5—10斤,每周撒施一次,不但有肥效,且有防病杀菌作用。

3、灌溉与排水:三月中、下旬至四月下旬,为元胡生长盛期,需水较多,如遇干旱少雨,宜每周灌水一次,以清晨或傍晚为好。每次灌水宜漫灌急退,不要淹没厢面,不能使灌水在田间内停留时间过长,更不能过夜。四月下旬以后接近收获要停止灌水。另外如遇冬旱,可进行一次冬灌,有利于元胡茎芽的萌发和生长。但大雨之后,应及时排除田内积水。

4、病虫害防治:元胡常见病为霜霉病、菌核病和锈病。以霜霉病分布地区较广,危害较严重。

(1) 霜霉病元胡霜霉病是由真菌门半知菌类藻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浸染性病害。发病初期,被害叶片产生褐色小点(即病原菌孢子堆),然后逐渐扩大联合而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逐渐密布全叶。当湿度较大时在叶背生成一层灰白色的霜状物(菌丝)。当湿度适宜时,病情发展很快,三至五天后即可使全田染病,茎叶表面变成褐色,色泽加深,似火燎过一

样,故该病俗名又叫“火烧瘟”,最后病叶腐烂干枯,植株很快死亡。元胡霜霉病孢子随风传播浸染危害,或随带病组织遗落于土壤中越冬,寿命可长达三、四年,故来年不能重茬地,以免重复感染。

防治方法

① 浸种:用代森锌,配制成1 : 350倍药液。将选好的种子先用清水淘洗,再投入药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种子稍晾即可播种。

②药剂防治:选用40%乙磷铝(又叫疫霜灵),配制成1 : 350—500倍( 老产区因连年使用乙磷铝,病菌孢子产生了抗药性,故浓度适当加大到1 : 250—300倍; 新产区可用较低浓度400—500倍),也可喷70%代森锰锌800—1200倍液,与乙磷铝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用乙磷铝防治元胡霜霉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药剂,能抑制霜霉菌无性繁殖器官孢子囊的发芽和游动孢子的释放,也能抑制疫霉菌丝的生长,对已释放的游动孢子还具有杀伤作用,被植物吸收以后还具有双向传导(即向顶性和向地性),而其它药剂如代森锌、托布津对藻状菌无效。汉中地区多年来的防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③ 植物杀菌剂:用麻柳树叶、苦栜树皮、青蒿各1公斤,加冷水15公斤,浸泡7天,取其汗液喷雾防治。特点是用药安全,且无毒副和残留毒性作用,不但推迟霜霉病发病时间到四月中旬,而且可以推迟回苗,提高产量。城固县药材公司一九八五年在董家营元胡科研点上曾用八组不同药剂作防治霜霉病,试验结果,用植物杀菌剂的增产效果仅次于乙磷铝。

(2)菌核病:菌核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菌核外表黑色,内部白色,萌发时上面可长出数个子囊盘,子囊盘中排列无数子囊,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主要危害元胡接近表土的茎叶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棱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软腐,植株倒伏,枝叶搭在一起,成片死亡,用手翻起一束束腐烂了的茎叶,可以看见在土表面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形状黑色鼠粪杰的菌核。由于这种病发病在元胡茎的基部呈软腐状,所以群众又叫“ 鸡窝瘟” 或“ 搭叶烂”。此病在汉中地区过去比较少见,近年来在种植时间长的个别地方有少量发生,多系种子带菌引起的。菌核病开始发病在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份蔓延较多,尤其早春多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时容易发生和感染。

防治方法

①可与禾本科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倒茬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

②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石灰。

④出苗前用1 : 1 : 300倍波尔多液(即1斤硫酸铜、1斤生石灰加水300斤兑制而成) 喷雾防治; 出苗后及危害期用多菌灵800倍液与波尔多液1 : 1 : 300倍交替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效果较好。

(3)锈病:锈病系真菌中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对元胡危害较轻。在春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土壤潮湿时发生,主要危害元胡茎、叶。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暗斑,后期病斑明显,呈桔黄色,病斑处略凹陷,叶背病斑处隆起,并着生有桔黄色凸起的胶状物,即为其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大量锈黄色粉末(即夏孢子),除

危害元胡外,也危害其它作物。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采取水旱倒茬轮作,3—4年来轮种一次;发现病株以后全部掏出,在坑内灌入生石灰水,使病原菌孢子窒息死亡,防止侵染。

② 药剂防治三月上、中旬开始,用97%的敌锈钠,配制成400—500倍水药液喷雾防治;或用50%的二硝散,配制成200—25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7—10天交替用药一次,效果较好。

六、元胡的收获与加工

( 一) 收获:汉中地区一般四月下旬元胡地上茎叶枯黄即可采挖收获。但如精细耕作,田管及时,可以推迟倒苗期,有的可推迟到五月初,产量相对增加10—20%左右。一般亩产600斤( 鲜),丰产田块亩产可达800斤,最高亩产曾达到1301斤。一亩元胡可种四万多株,每株收鲜元胡平均以20克计算,亩产可达1600斤,增产潜力很大。收获时间:一般从五月初立夏节后开始采挖,元胡块茎较小,要选择晴天,用小铁丝耙刨土收挖,或用小锄收挖。收回元胡,应立即摊晾,切记不能装入麻袋堆放,否则容易发烧霉烂。

(二)选种、贮种:元胡收获后首先挑选籽种,选无病虫害,直径在14—16厘米的中等大小的子元胡做种。选好的籽种要继续放在室内摊薄晾开散发水份,约经10—15天,种皮发白稍干以后可用潮砂以层积法存放。具体做法是:先在室内铺2—3寸厚潮砂,砂上放4—6寸厚的元胡种,接着上面再铺2—3寸厚潮砂,层层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3尺。堆放以后应经常进行检查,防止鼠害。同时在堆放时,在堆中立放几束稻草,留作气眼,防止发烧。如发现有发烧现象,可用洒壶从堆子顶部均匀洒水。发现过湿霉烂,要立即翻堆,去掉烂粒,将湿砂内加进干砂掺合,一直存放到下种。

(三)加工:将元胡选种后剩下部分,过筛,分成大小两类,分别洗净泥土,在沸水中浸煮。大元胡约煮3—5分钟,小元胡2—3分钟,以刀切开断面无白心时为度,捞出,晒干就成为元胡干商品,一般三斤鲜元胡可加工一斤干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