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得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又名吴萸、茶辣、吴辣等。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南部及浙江等地,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

分类: 标签: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得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又名吴萸、茶辣、吴辣等。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南部及浙江等地,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

一、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10米,嫩枝绿色,老枝赤褐色,有短柔毛,上有明显皮孔。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锐尖或渐尖,全线或有钝锯齿,两面有透明腺点,被淡黄褐色柔毛,脉上更密。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黄白色。雄花萼片5,花瓣5 ,雄蕊5;子房退化为三棱形,被毛。雌花花瓣较雄花略大,子房上位,心皮5。口口果,扁球形,紫红色,有粗大腺点,种子1粒,卵球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 – 7月,果期8 – 9月。

二、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野生多见于疏林和林缘旷地。在严寒多风地带以及过于干旱地方不宜栽培。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12 – 16℃,发芽率为50% – 60%。种子寿命为1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吴茱萸对于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路旁均可种植。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长,但做苗床时尤以土层深厚、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低洼积水地不宜种植。每亩施农家肥2000 – 3000千克作基肥,深翻暴晒几日,碎石耙平,作为1 – 1.3米宽的高畦。

2、繁殖方法用根插,枝插和分孽繁殖。

(1) 根插繁殖选4 – 6年生、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且粗状优良的单株作母株。于2月上旬,挖出母株根际周围的泥土,截取筷子粗的侧根,切成15厘米长的小段,在备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开沟,按株距10厘米,将根斜插入土中,上端稍露出土面,覆土稍加压实,浇稀粪水后盖草。2个月左右即长出新芽,此时去除盖草,并浇清粪水一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及时松土除草,并浇稀粪水一次。翌春或冬季即可出圃定植,移栽方法是: 按株行距2米×3米,挖穴深60厘米左右,穴径为50厘米,施人腐熟基肥10千克。每穴载1株,填土压实浇水。

(2)枝插繁殖:选1—2年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取中段,于2月间,建成2 0厘米长的插穗,插穗需保留3个芽眼,上端截平,下端近节处切成斜面。将插穗下端插入1毫升/升(ppm)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半小时取出,按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斜插入苗床中,入土深度以穗长2 / 3为宜。切记倒插。覆土压实,浇水遮荫。一般经1—2个月即可生根,4月2 0日以后地上部芽抽生新枝,第二年就可移栽。

(3)分蒸繁殖:吴茱萸分蘖,可于每年冬季距母株50厘米处,刨出侧根,每隔10厘米割伤皮层,盖土施肥覆草。翌年春季,便会抽出许多的根櫱幼苗,除去盖草,待苗高30厘米左右时分离移栽。

3、田间管理: 移栽后要加强管理,干旱时及时浇水,并注意松土、除草。每年于封冻前在株旁开沟追施农家肥。当株高1—1.5米时,于秋未剪去主干顶部,促使多分枝。开花结果树应注意开春前多施磷、钾肥。老树应当剪去过密枝,或砍去枯死枝或虫蛀空树干,以利更新。

4、病虫害防治(1)煤污病5—6月多发,危害叶部,此病与蚜虫、介壳虫危害有关。防治方法: 虫害发生期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 发病期用1 : 0.5 : 150倍波尔多液喷施。(2) 锈病5月始发,6—7月危害严重,危害叶部。防治方法: 发病时,用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倍液喷施。(3)褐天牛又名蛀杆虫,5月始发,7—1 0月危害严重,以幼虫蛀食树杆。防治方法:5—7月成虫盛发时,进行人工捕杀;用药棉侵8 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内或用800倍液灌注,并用泥封孔;利用天敌天牛肿腿蜂防治。(4)柑橘风蝶3月始发,5—7月危害严重,以幼虫咬食幼芽、嫩叶或嫩枝。防治方法:用90%敌白虫800倍液或B t乳剂300倍液喷施。

四、采收与加工

吴茱萸移栽2 – 3年后就可开花结果。采收时因品种而异。一般于7 – 8月,当果实由绿转为橙黄色时,就可采收。宜在早上有露水时采摘,以减少果实脱落,干燥后肉去果柄,去除杂质即成。以果实干燥、饱满、坚实无梗、无杂者为佳。正常植株可连续结果20 – 30年。

山茱萸另名萸肉,枣皮,天木子等,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去皮核的时肉供药用。春开黄花,秋果殷红,为优良园林观赏植物。

1、经济意义:

山茱萸果肉为常用名贵滋补肝肾,涩精止汗之功效,是加“六味地黄丸”,“旧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和“明日地黄丸”,等多种宫秘方和中药的主要原料,除药用外,还可精制成蜜汁萸肉,酿造补酒等,在国内外畅销不衰。

2、生物特性:

山茱萸高3 – 4米,树皮淡褐色,成薄片剥落,单条灰棕色,枝叶卵形或椭圆形。春季先花后叶,花期3 – 4月,伞形花序,果热期9 – 1 0月,核果成熟时深红色。山茱萸产我国,分布广,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河南,浙江,四川等省均有分布,为温带阳性树种,喜温暖,湿润,凉爽,气候,喜光,较耐湿,早春花期限若遇冻害,常驻影响产量,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而肥活的土壤最适栽培。山茱萸花芽为混合花芽,普遍存在大小年结果现象,异株授粉结实率较高,宜成片栽培。

3、繁殖技术:

( 1 )种子繁殖: 秋季9 – lO月采收果实,剥去果肉,漂洗出种子,可立即进行秋播,春季播种,因种胚休眠期较长,采果后川水洗法取种子,选取饱满种子用湿沙低温层积,至翌春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条播或点播,覆土镇压后,畦面盖草,保持湿润。1月左右出苗后,揭去盖草,另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幼苗健壮生长,苗高1米左右,即出铺定植。

( 2 )嫁接繁殖: 实生苗10 – 15年开始结果,栽植嫁接苗,2 – 3年结果,可较早进入成果期。采用“ 本砧” 嫁接,采取1年生枝条做接重,方法有芽嫁和枝接法。7 – 8月间进行曲“T”形芽接法,枝接在早春2 – 3月。接种成活后,需及时松绑,剪砧,细致管理。

(3 )压条繁殖:春季萌动前,选灌木丛生健壮植株,将出地面的1 -2年的幼枝,环割一圈,深达木质部后,压入土中,枝梢露出地面,待长出新根后于第二年春发芽前移栽。

4、栽培技术造林地段全面翻耕,早春2 – 3月造成林,行株距2 * 2.5 -3米,栽植穴径80厘米,深60厘米,每穴施入适当土杂肥,肥土混拌后植1株,填土踏实,扶直,抚育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生长期内,追肥1 – 3次,可提高山茱萸坐果率,增加产量,开花禁果期间,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以免影响产量。

山茱萸以短果枝结果为主,且萌发力强,扬枝力弱,需进行整形修剪,修剪宜掌握多疏删,少短截的原则,以促使多发短果枝,多结果,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和主干分层形两种丰产树形,自然界开心形,主干不明显,定植1 – 2后,即剪裁支顶梢,促使用侧枝向不同方向延伸生长,通过3 – 5年的整形修剪,便形成树冠扩展,外圆里空,通风透光,低干矮冠,便函于采果与管理的丰产树形,主干分层形,主干明显,通过遂年修剪,沿主干四周形成3 – 4层主枝,最后短截于顶梢,矮化植株。以后再在各层骨干枝上,培养向外延伸的副主枝和侧枝,4 – 5年后,形成枝条均匀,通风良好的丰产树形。整形修剪宜在冬季进行,对枯残弱枝,交错重叠枝,秆长枝,粗壮枝应及时剪枝,修剪后需加强管理。危害叶部的褐斑病,叶斑病,尺蠖,可定期喷洒波尔多液,钉虫乳剂,效果较好,蛀食果肉的蛀果蛾,以人工手捉,一般不宜用药物防治。

5、采取与加工秋季9 – 10月间,果实呈红紫色时采摘,采回后,除去枝叶,果柄等杂质立即加工干燥。

( 1 )山茱萸肉加工方法:

A、水煮:果实在沸水中煮5 – 10分钟,捞起冷却,挤去果核,晒干贮藏。

B、火烘:果实放入竹笼,用文火烘至果皮膨胀,色紫,冷却挤去果核,晒干存放。

C、笼蒸:果实放人蒸笼内,蒸5分钟左右,凉后挤去果核,晒干收存。山茱萸肉以身干,油润,色紫红至紫黑色,味酸涩,果核不超过3%,元杂质虫蛀,霉变为合格,以无核,肉厚,柔软,色紫红,有光泽者为侍品。

( 2 )泡制

A、酒拌:取净出茱萸肉,倒入容器,加酒拌匀,浸闷,浸干。

B、醋拌:取净山茱萸肉,加醋闷透,阴干。

C、蜜拌:取净山茱萸肉,加蜜拌匀,阴干。

D、焙:取山茱萸肉加黄酒拌匀,用文火焙干。

E、蒸: 山茱萸肉洗净后,上笼蒸1 – 24小时,晒干。也可加入黄酒或醋拌匀,蒸后,晒,更可用蜜水,盐水拌匀后,蒸透晒干。炮制后,放入瓮内盖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