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藿香别名土藿香、排香草、山薄荷、野藿香等。为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类: 标签: , ,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藿香别名土藿香、排香草、山薄荷、野藿香等。为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 – 150cm。有芳香气味。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极短的细毛。单叶对生,具长柄,叶卵形或三角形,轮伞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花小,花冠唇形,淡紫红色。小坚果卯状矩圆形,具三棱,褐色。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人工栽培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凡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以及荫蔽之处不宜种植。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且栽培历史悠久。

一、繁殖方式

( 1 )种子繁殖

采用当年春季播种的1年生藿香作采种母株。选留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当果穗上大部分果萼变为棕褐色时,即可采集。果实采集后,置室内通风干燥处后数日,晒干,脱粒,除去杂质久藏备用。在整平耙细的畦面上进行穴播,按行株距30cm×25。将×25cm挖穴,深5 – 7cm,挖松底土,施人适当的腐熟人畜粪水湿润作基肥。然后,将种子拌火土灰,散开播入穴内,覆盖细碎的土杂肥。每亩片种量约4 – 5斤,春、夏种植。

( 2 )育苗移栽

苗床通过精细整地后进行撒播,于播前每亩浇施腐熟人畜粪水l500 -2000kg湿润畦面并作基肥。然后,将种子拌火土灰均匀地撒入畦面,用大号竹扫帚轻轻拍打畦面使种子与畦土密接,最后畦面盖草,保温保湿。种子发芽后,揭去盖草,加强苗期管理,勤松土除草和追肥。当苗高15cm左右时移栽。

二、栽培技术

( 1 )选地整地

宜选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均可栽植。土地选好后先翻耕1遍,打碎土块,清除杂物,整平耙细,然后作宽1.3 m的高畦,四周开较深的排水沟,以利排水。若为坡地,应顺坡作畦或不作畦。

( 2 )移栽

按行株距30cm×25cm挖穴,深5 – 7cm ,每穴栽壮苗2 – 3株,栽后,覆土压紧,立即浇1次极稀薄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每亩栽苗6000株左右。春播的于当年秋后移栽。

( 3 )间苗、补苗

当苗高7 – lOcm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每穴留壮苗2 – 3株。移栽成活后,发现缺株,应选阴天进行补苗。所用幼苗,从间苗下来的好苗中挑选并带土桤取。栽后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

( 4 )中耕除草和追肥

每年进行3 – 4次。第1次于苗高3 – 5cm时进行浅松土,并拔除杂草。松土后,每亩施人稀薄人畜粪水1000 – 1500kg;第2次于苗高7 – 10cm,于第1次间苗后,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施人畜粪水1500kg;第3次在苗高15cm左右时,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人畜粪水1500 – 2000kg,或尿素4 -5kg对水稀释后浇施;第4次在苗高25cm左右时,中耕除草后每亩追施人畜粪水2000kg.或尿素6 – 8kg兑水浇施。封行后不再进行。此外,每次收割后都应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第2次收割后进行培土,保护老蔸越冬。

( 5 )排灌

雨水季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起藿香烂根。遇干旱季节要注意灌水抗旱保苗。

( 6 )痫虫害及其防治

一是斑枯病,6 – 9月发生,初期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形,暗褐色,严重时病斑汇合扩大,致使叶片发黄枯死。防治方法是:藿香收获后要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结合喷药给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 – 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2 – 3次。二是枯萎病,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病株叶片及叶梢部下垂,青枯状,最后根部腐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同斑枯病。三是害虫,红蜘蛛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银纹夜蛾,5 – 10月以幼虫咬食叶片,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三、加工技术

一般于6 – 7月藿香盛花期时采割。收割时,选晴天齐地面割取,晒干或炕干即成。一般亩产300 – 350kg。以茎枝色绿、身干、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