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黄芪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黄芪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一、植物形态
(一)黄芪多年生草本,株高50 ~ 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浅棕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绿,下面被白色柔毛;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蝶形,淡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形,半卵圆形。种子肾形,黑色。花期5 ~ 6月,果期7 ~ 8月。
二、生长习性
适应山区、丘陵、林果树地及闲置荒废的土地,路边河坡均可种植,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幼苗细弱,忌强光。适宜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砂质壤上生长,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为15 ~ 30℃ 的变温,用砂子或砂纸擦破种皮能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寿命为1年,陈种不发芽,不可种植。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的砂质土壤,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栽。地选后,深翻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土杂肥或堆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没有农家肥,要使用三元复合肥50公斤。撒于畦地,翻入土中作基肥。播前再浅耕20 ~ 25厘米,整平耕细后作1.3米宽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开好四周排水沟,以利排水。膜荚黄芪按行距2530厘米直播。
2、蒙古黄芪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春季选苗根长约10厘米以上的植株,按行距10 – 24厘米,株距10 ~ 12厘米挖穴移栽。每亩栽苗2万株为宜。
三、田间管理
因为黄芪是豆科植物,种植时均可以采用氟乐灵或二甲戊灵芽前除草,无论是直播或育苗,一律于茁高5 ~ 7厘米进行间苗。通过2 ~ 3次间苗,最后,穴播的每穴留壮苗1 ~ 2株; 冬播的每隔10 ~ 12厘米留壮茁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亦可重播催芽籽补苗。
中耕除草黄芪的苗生长缓慢,使用除草剂一般不会长草。为了防治黄芪早期田间杂草,在播种时,或播种后,或出茁前喷施美国进口的除草剂- -氟东灵,除草率达9 5%以上。
四、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危害叶片和荚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受害叶片两侧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严重时霉斑布满叶片和荚粜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叶片早期脱落,严重时使叶片和荚果变褐或逐渐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除出去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越冬病原菌;②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500倍液,或抗菌素120浓度为100 ~ 150单位,效果较好。
五、采收加工
1、采收黄芪于播后当年采挖,北方黄芪播后2年采挖。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
2、加工运回后洗净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暴晒至半干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和炕干即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