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别名红参、血参。以干燥根茎入药。

分类: 标签: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别名红参、血参。以干燥根茎入药。

一、生长习性

适应于山区丘陵,林果树下间作套种。路旁、沟边、林缘等阳光充足较湿润的环境。大田地种植产量高。最适宜生长气温20 – 26℃,在-15℃时根可安全越冬。丹参适应性强,但也怕旱、涝。

二、繁殖方法

用种子、分根和扦插繁殖。

1 .选地与整地: 丹参为深根系植物,可达60 ~ 80厘米,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以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深翻耙平,做畦。

2 .种子繁殖:育苗。丹参种子小,发芽率低,种子出苗不齐。因此,多采用育苗移栽法。7 – 8月种子成熟采收后立即播种育苗。一般采用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整好的土地上,覆一层薄土,稍加镇压后浇水,畦面加盖草,或遮阳网,温度20 – 25℃左右时,10天可出苗,出苗后逐渐去覆盖物。苗高5 ~ 10厘米时,间苗。苗在苗床生长7 ~ 8个月即可移栽。移栽一般在2 ~ 4月按行株距25厘米×20厘米移栽于大田。北方在4 ~ 5月份,一般亩栽7000~ 8000株。

3 .分根繁殖:我国多数省区采用此法。作种用的根条,选直径1厘米左右,粗壮充实,色鲜红而不腐烂迹象的1年生侧根为好,栽种时随挖随栽。南方在1 ~ 3月,北方在3 ~ 5月,将选好的罡艮条掰成3 ~ 5厘米长的根段,按株行距25厘米×20厘米的距离挖穴,穴内放1 ~ 2枚小根段,之后覆土,每亩种根6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移栽好打乙草胺封闭,也可以整地使用氟乐灵芽前杀草。在苗高5厘米时有草使用盖草能杀草; 用分根法栽种时 常凶盖土厚,妨碍出苗,在幼苗出土时,查看有无因板结或盖土厚而幼苗不出的情况,结合松土使苗易长出土面。

2、追肥: 一般底肥施足不要追肥,如果生长不良可以施肥尿素1 5公斤。

3、摘花: 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除留种地外,分批将花薹减除,控制生殖生长,以利根部生长。

四、病虫防治

丹参生长期间病虫害很少,根腐病危害根部,使地下根条发黑腐烂,地上茎叶枯萎死亡。发病初期用5 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棉铃虫以幼虫危害蕾、花、果,引起花蕾脱落,影响种子产量,从花蕾期开始喷洒50%磷铵乳油1 :500倍液或25%杀虫脒水剂500倍液。

五、采收加工

丹参以根入药。秋、冬、春季均可采收。将根挖出,除去泥土、根须,晒干。亩产干品300 ~ 500公斤。

一、概述

白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健脾胃,燥湿、行水、安胎之功效。主产浙江、安徽、湖南、河北、湖北等省。目前市场销售前景看好,亩收入达8000 ~ 10000元。经试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二、概括生长特性

喜温暖、凉爽气候,一段土壤均能种植。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怕积水。适应于山坡地、丘陵地、果树下种植。也可套种玉米用于高湿时蔽阴,但玉米行距要1米,株距30公分。大田地种植产量更高。

三、栽培技术

直播、整平土地,每亩施复合肥50公斤,如施农家效果更佳。每亩直播用种20 ~ 25斤( 育苗每亩用种30 ~ 35斤),可用机械播种(小麦播种机)。白术种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拌种,可防治根腐病。春种2—4月,秋冬种植10—11月。白术生长陕,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增产幅度大。生长一年的白术鲜品可达1500公斤。生长两年的白术亩产干品400—500公斤。移栽的苗成品个大、产量高。

四、病虫害防治

白术主要四病、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和铁叶病。立枯病在白术出苗后用20%敌克松600倍液喷洒预防。根腐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浇根防治。白绢病用20%甲基顶替磷800倍液浇根防治,每隔10 ~ 15天施药预防一次。4 ~ 5次防效可达90%以上。铁叶病用波尔多液喷一次可防治。

五、采收加工

白术含水量高,鲜干折率低,不宜过早起挖。一般在霜降或11—12月起挖、收获。此时根茎已老熟、质量好。可烘干、晒干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