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
白芷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草植物,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一、概述
白芷又名香白芷,为伞形科草植物,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有散风祛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功效。主治感冒头痛、白带、痈疖肿毒等症。也常作香料食用。主产于浙江、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等省,近年广西、云南也有栽培。白芷是许多中成药如参桂再造丸、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眩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白芷香气浓郁,很早就作为轻工业的原料和调料。作为中药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全国销量550万公斤左右,是近几年市场上的畅销药材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二、种植技术要点
1 .生长习性:白芷喜光照,幼苗能耐零下15℃以下的低温。易栽种于土层厚、疏松肥沃、湿润的两合土或夹砂土。对前茬作物要求不严。
2 .选地整地: 根据习性应选地势高、土壤通透性强且向阳的地块种植。深耕细作,整平耕细,使土细碎,拣去杂物,以待播种。结合整地每亩施40万公斤硫酸钾复合肥,有条件的还应施土杂肥1000公斤。没有土肥的施磷酸二铵30公斤。
3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
4 .播种要点:1、播种时间: 长江以南地区秋、春季均可种植,华东中原及西部地区8 ~ 10月,如冬季种植需覆盖地膜,北方寒冷地区也可早春种植,播种为宜。要用当年新产种子。2、播种方法: 分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可增加生长优势,穴播可节省覆盖用的草灰或草。条播按行距30cm开2cm深的横沟( 沟底要平),然后将伴有河沙的种子均匀撒于沟内,每亩用种子4 ~ 5kg。撒播的亩用种子6公斤。无论条播还是穴播,播后
应立即浇水,有条件的最好浇水后覆盖草木灰或麦秸等,覆盖标准以不露种子为宜。播后若无雨水,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一般播后15 ~ 20天发芽。
三、田间管理
1、间苗与中耕: 当苗高5 ~ 7cm时进行间苗,条播的间隔6cm左右留1株,去病苗、弱苗。次年2月中旬定苗,每穴留壮苗3株;条播的间隔:10cm左右留壮苗一株。散播的行距均为12cm定苗时注意把特旺拔除,也要把叶青白的苗除去。间苗时中耕,第一次要浅除,定苗后不能再中耕。
2、追肥:播后翌年追4kg尿素和20kg硫酸钾。
3、排灌:生长中期,若过于干旱,应浇水1 ~ 2次,以利于根下伸;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烂或发生病变。
4、掐苔:白芷抬苔时,应及时掐除花苔,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否则,开花后根不能入药。
5、病虫害防治:①5月初可能有斑枯病发生(也叫白斑病),这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除去病叶,并喷施“杀菌王”或“灭毒杀青”水溶液1—2次,注意按“说明”稀释。②连阴雨时排水不良将会有根腐病发生。防治方法: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绿亨六号”稀溶液灌根,严重时拔除病株。注意要把拔除的病株拿出大田,以防真菌传染。③有红
蜘蛛、蛀虫危害叶片时,用稀释后“满园清”或“乐果”喷杀。
四、采收加工与效益
白芷在播后的第二年7 ~ 8月收获,采收加工。在收获时刨挖时要挖出全根,抖净泥土,运回晒场(若种植量多、可用挖药机采挖),大小个分开暴晒。白天日晒,傍晚用硫熏蒸,蒸时要留一小洞,允许跑少量的烟,以防灭火。一般应熏1 ~ 2次,把白芷内部的水熏蒸出来,便于晾晒,如遇雨天可以采用烘干。经济效益:白芷一般亩收干品600 ~ 7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