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分类:
  • 描述
  • 在线咨询

产品描述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含量测定】丹参酮类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70nm。理论板数按丹参酮ⅡA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0。

——————————————–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

0~6                   61              39

6~20                61→90              39→10

20~20.5 90→61              10→39

20.5~25 61              39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丹参酮ⅡA对照品为参照,以其相应的峰为S峰,计算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范围之内。相对保留时间及校正因子见下表:

——————————————

待测成分(峰)     相对保留时间         校正因子

——————————————

隐丹参酮         0.75          1.18

丹参酮Ⅰ         0.79          1.31

丹参銅ⅡA       1.00          1.00

——————————————

以丹参酮ⅡA的峰面积为对照,分别乘以校正因子,计算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不得少于0.25%。

丹酚酸B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22:78)为流动相;柱温为20℃;流速为每分钟1.2ml;检测波长为286nm。理论板数按丹酚酸B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水(8:2)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0.10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水(8:2)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水(8:2)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水(8:2)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丹酚酸B(C36H30O16)不得少于3.0%。